2023年湖南自考00467《課程與教學論》課程實施的相互適應取向
以下內容為“2023年湖南自考00467《課程與教學論》知識點匯總——課程實施的相互適應取向,希望考生們收藏本網站并持續關注,利用平時的碎片時間來進行瀏覽查閱,在2023年的湖南自考中取得理想成績,早日考完畢業獲得理想學歷。
一、相互適應取向
1、涵義
相互適應取向認為,課程實施過程是課程變革計劃與班級或學校實踐情境在課程,內容,方法,組織模式諸方面相互調整,改變與適應的過程。
2、基本特征
相互適應取向的基本特征和理論假設體系集中體現在對課程,課程知識,課程變革,教師角色的性質以及研究方法論的認識方面、在相互適應取向看來:
①課程不僅包括體現在學程,教科書或變革方案中的有計劃的具體內容,而且還包括學校和社區中各種情境因素所構成的譜系,這些情境因素會對課程變革方案作出改變;
②課程知識是廣大的,復雜的社會系統中的一個方面,實踐者(教師)所創造的課程知識與專家所創造的課程知識同等重要、不論課程是在哪里創造出來的,在實施過程中都必須不斷作出調整、不斷調整以求相互適應,是課程知識的一個基本特征;
③課程變革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的和不可預知的過程、課程實施過程中所發生的一切,不論是否與預期目標一致,都是課程變革過程的有機構成部分;
④教師是主動的,積極的課程方案的"消費者",為了使預定課程方案適合具體實踐情境的需要,教師理應對之進行改變,這是成功的課程實施的基本保證;
⑤相互適應取向的研究重心不是測量課程實施的程度,而是把握課程實施的具體過程,所以它既包括量化研究,也包括質的研究。
3、本質
由于相互適應取向把課程變革視為課程變革計劃與具體實踐情境之間的交互作用過程,強調課程變革的決策者,計劃制定者與課程實施者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對變革意義的一致性解釋,強調課程變革的過程性和復雜性,因此,它在本質上是受"實踐理性"所支配的。
由于湖南自考的考試課程較為繁多,而考生們也只有有限的精力放在備考復習計劃上,所以我們將各科考試的知識點進行分門歸類整理并保持持續更新,考生可以收藏本網站以便隨時查閱。